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未来产业发展呈现三大态势

zzom04589

时间 2024年5月4日 预览 17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4697216843366975/

2024-04-27 23:14·中国电子报


4月26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召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在发表主旨报告时表示,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当前,我国未来产业正处于创新活力、辐射能力、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优化产业生态体系,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加大典型案例推广,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活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发展未来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刘文强指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多次强调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充分表明,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意义重大。

明确一个战略定位。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产生的,由前沿技术的突破,形成新质生产力,带来新产品、新服务的出现,催生一批新的企业,从而有可能发展形成一个新产业。未来产业高度依赖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其技术性能更强、效率更高、融合性更强,是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聚焦两条发展路径。以“未来技术产业化落地”和“现有产业未来化跃升”为发展路径,不断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未来技术产业化落地,强调从无到有的原始创新,通过不断试错和市场验证,将创新技术转化为商业化产品或服务,可说为是“播种育新苗”,如量子通信技术对传统信息传输技术的颠覆等。二是现有产业未来化跃升,突出从有到新的迭代创新,强调在现有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迭代升级,能够有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可说为是“旧树发新芽”,如下一代移动通信、通用人工智能等领域。

把握四大评估维度。未来产业具有显著的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需要技术、市场、资本和制度四个方面的有力支撑,要从四重维度对未来产业进行精准评估。

第一,技术创新是源动力。技术成熟度作为评估未来产业可行性和风险性的关键指标,将直接影响产业商业化的成功率和可预测性,可从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主体培育、标准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对未来产业的技术成熟度进行全面评估,辅助相关决策者预判技术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研发及商业策略。

第二,现实的市场需求是根本方向,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市场需求强度反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市场适应程度,需求大将推动产业快速成长,反之则可能导致产业发展缓慢甚至萎缩。可从市场结构、市场规模、市场潜力等维度充分评估未来产业市场需求程度,分析其在产品或服务性能等方面的优劣性。

第三,资本是长期支撑。目前大多数未来产业尚处于萌芽期,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培育时间,大量且长期的耐心资本支撑不仅能维持产业的连续性,还能有效降低研发和市场推广的资金风险,从而增强产业竞争力。因此需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力量,在政府引导基金、产融合作平台、金融服务产品等方面形成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合力。

第四,完善的制度建设是重要保障。面对安全监管、科技伦理等诸多“无人区”挑战,以及未来产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制度建设能够确保未来产业的稳健成长,应基于伦理治理、安全发展、包容审慎等原则,开展政策法规、体制建设、改革示范等探索评估,为未来产业发展营造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

刘文强补充道,还需结合评估结果,适时增加具有发展潜力的新领域和删减未成功产业化的旧赛道,动态调整未来产业体系,为国家和地方提供发展指引。以深圳市为例,今年3月,深圳市结合发展实际对“20+8”产业集群体系进行适时调整,新增智能机器人产业和前沿新材料产业,将可见光通信与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