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粮食产量差距犹如断崖!俄罗斯年产量1.42亿吨,中国多少吨?

zzom79a78

时间 2024年5月6日 预览 13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5693634781692427/

首发·科普熊

#精品长文创作季#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和粮食作物出口国之一。

不过你很难想到拥有广袤土地的俄罗斯,其粮食作物产量却与我国相差近5倍。

数据显示,俄罗斯的耕地面积约占全球耕地总面积的8%。

而去年俄罗斯粮食作物总产量约1.42亿吨,其中用于出口的粮食约6600万吨。

与俄罗斯相比,我国整体耕地面积只占到全球总耕地面积的7%左右,但粮食作物产量却远高于俄罗斯。

去年我国粮食作物的总产量是多少?未来中俄两国粮食作物生产又将朝着何种方向发展?

一、中俄粮食产量差距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粮食作物总产量约6.95亿吨,这是我国连续第9年实现粮食产量保持在6.5万亿吨以上。

反观俄罗斯方面,2023年对于俄罗斯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丰收年,1.42万亿吨的产量也创造了该国历史第二高的成绩。

中俄两国粮食作物产量相差近5倍,可是在国际粮食进出口市场上的表现却大相径庭。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累计对外出口粮食262万吨,而粮食进口量却达到惊人的1.62亿吨,整整超出俄罗斯一年的粮食产量。

而俄罗斯对外粮食出口则达到近6600万吨,其中以小麦、大麦以及豆类为主。

事实上,我国对外出口粮食作物并不是为了赚取多少外汇收入,而是出于履行保障国际粮食安全的责任,毕竟我们自己都还面临着巨大的粮食作物缺口。

当然,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不同粮食作物在称重计算中的比例差异。

现阶段我国对番薯类粮食作物的称重规则是以5:1的比例折算成粮食产量,也就是说5万吨的马铃薯可以折算成1万吨的粮食产量。

俄罗斯的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豆类为主,在计量时都是按实际斤数进行累加。

如果将番薯类作物折算前的重量计入粮食总产量中的话,那么我国粮食产量恐怕要比俄罗斯高出不止5倍。

宏观上看,我国的粮食产量要比俄罗斯高出不少,可是实际平均到每个人时就会出现显著的逆向差距。

我国粮食作物的人均分配量还不到俄罗斯的一半。

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还有很多未高度开发的土地,另外在农业技术和生产水平上也不算落后。

粮食产量的背后其实是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的整体考量,就像OPEC组织会根据市场价格变动控制石油产量一样,并不是土地资源多就必须要全部用来生产粮食作物。

按照俄罗斯当前拥有的土地资源和技术水平,其国内粮食作物的极限产量恐怕会是一个令世界惊叹的天文数字。

只是他们没有必要这么做,粮食产量过剩只会拉低出口价格。

二、巨大差距背后的原因

农业生产事关国家命脉、民生福祉,而保障粮食合理供给则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基础。

中俄在粮食作物产量上的差距与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民生需求密切相关。

俄罗斯地广人稀,整体粮食作物消耗量并不大,相比于粮食安全保供问题,俄方显然更关注的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

合理控制粮食产量是保护本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

我国人口规模超过14亿,每天需要消耗约70万吨粮食作物。

不过这些消耗掉的粮食作物并非全部被食用,而是一部分用来做工业原料、人工饲料。

毕竟单纯的粮食作物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食物种类的需求。

再来看生产模式上的差异,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主要以专业合作社、企业产业化经营为主,注重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

再加上国家政策对耕地面积、农资保障以及技术应用有着严格规定,其结果就是粮食产量多且相对稳定。

俄罗斯农业生产模式主要以集体化农业和家庭农业为主,其中集体化农业出产的粮食大多用于出口。

俄罗斯政府在农业生产政策方面的刚性约束不强,其国内每年的粮食产量波动就会比较大。

当然,不止是农业生产模式上存在差异,中俄两国在农业技术推广、农资供应链以及市场运转模式等领域的情况也不同。

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农民,中俄两国农民对待粮食生产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在主观因素之外,两国地理环境上的差异也是造成粮食产量差距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南北方都有天然的粮食主产区,比如东北黑土地、南方江浙鱼米之乡,这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反观俄罗斯方面,其国内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低纬度地区,且绝大部分作物都是一年一熟,至于远东地区更是还有大面积的土地仍未开发。

地理区位因素是限制俄罗斯兑现其农业生产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加上人口数量有限、国际粮食出口市场竞争激烈、家庭农业产量不稳定以及政治环境趋紧等因素的影响。

直接导致其很难实现粮食作物的稳定增产。

三、国家粮食安全保障

自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规划,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会聚焦三农工作发展。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基础粮食作物保量稳增更是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基础性工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需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斤以上,同时要进一步探索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渠道。

在国家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如何拓宽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已经成为摆在乡村振兴发展面前的首要问题。

要想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就必须理清种地究竟能够给农户带来什么好处。

在保障农民利益方面,国家下一步将会从农业农资补贴、粮食收购以及农业保险等方面持续提供政策支持,进一步让社会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农民。

同时国家还会在制度管理和科技支撑等层面为农户提供帮助。

在粮食产业链发展方面,国家会在保证基础口粮供应、储藏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鼓励粮食作物加工产品行业的发展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