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抵京,来前备1份“见面礼”,外媒酸了:俄罗斯从大哥变小弟

zzom382b7

时间 2024年5月17日 预览 11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9535646601413159/

首发·史之策

5月16日凌晨4点,普京专机落地北京。选择4点落地,其实颇有讲究。根据新华社消息,普京访华时间为16号至17号,仅有两天时间。然而,就这2天时间里,普京不仅要开大范围会议、小范围会谈,16日晚上还要参加非正式晚宴,17号还要前往哈尔滨。时间紧,任务重,自然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

既然事情这么多,为什么不将访华时间拉长一点呢?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普京访华前,很多事情都已经谈妥了。所以,时间越是紧,越能说明中俄之间的互相信赖。不仅如此,为了彰显访华诚意,普京来华前甚至准备了一份“见面礼”。

5月15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表示,为了建设远东地区首座液化石油气转运站,中俄企业合作投资了70亿卢布。转运站投入使用后,每年转运液化石油气的能力将从100万吨提升至1000万吨,直接带来300亿卢布的价值。

访华前一天,俄方主动放出这样的消息,无异于是一份“见面礼”。然而,和后面的一系列协议相比,这份“见面礼”只能算作是“开胃小菜”。俄总统国际事务助理乌沙科夫在15日表示,普京访华期间,将会和中方领导人签署11份政府间文件。另外,俄方还会和中方签订大量的商业文件和其他协议。只不过,后者不需要双方高层在场。

那么问题来了,抛去11份政府文件不谈,都有哪些商业文件和协议呢?其实,从俄方访华人员团的构成上,就能看出来合作领域了。

在小范围会谈上,出席会议的俄方代表有第一副总理,5位分管经济、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副总理。除副总理级别的人物以外,还有俄罗斯央行行长、铁路局局长、原子能集团总经理,以及外经银行行长等人。

16日晚间的非正式晚宴上,俄方赴宴的人员有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新任国防部别洛乌索夫,以及前任国防部长、现任安全会议秘书长绍伊古等人。大家发现了吗?看完将这些名单以后,给人一种大半个俄方高层都来了的感觉。

实际上,这种感觉并没有错!现如今,俄罗斯刚刚完成换届。尽管普京再次当选俄总统,但是也对内阁成员进行了调整。刚调整完,就来中国谈合作。一方面,继续深化中俄之间的友谊。另外一方面,也是让新一届俄高层来华认路,为接下来的深度合作打基础。

很明显,普京这次访华的阵仗以及诚意可谓是前所未有。然而,随着中俄关系越来越好,美国媒体开始发酸。5月15日,美国媒体刊文指出,普京访华将再次展现中俄关系的空前团结,但是这很难掩盖两国实力不对等的现实。此外,还有外媒直接说道:“俄罗斯从昔日的苏联老大哥,变成了高度依赖中国的小弟。”

笔者倒是没看出来“老大哥”和“小弟”的关系,反而读出了西方媒体酸溜溜的味道。

实际上,谁是老大哥谁是小弟的问题,早就有人在问了。2005年,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写道:“中国小弟为何变成老大哥?”然而,这篇文章并非是在研究谁来当大哥的问题,而是在探讨中国发展迅速的原因。

2021年7月,俄罗斯《独立报》用大标题写道:“俄罗斯人和中国人愿意做永远的兄弟”。副标题中说:“西方是俄罗斯的敌人,中印是朋友”。全文大赞了中俄的合作,并表示中俄之间是永远的朋友。

可到了后来,大哥和小弟的话题渐渐被西方媒体带歪了。2023年,美国外交政策报写道:“俄罗斯能习惯当中国的小兄弟吗?”文章中分析了中俄贸易,并在文末点题称,中俄地位关系已经互换,苏联不再是老大哥,俄罗斯反而成了跟在后面的“弟弟”。

很明显,美国媒体这样写,就是在挑拨中俄关系。对此,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进行了反驳,他说俄中关系是伙伴关系,不是依赖关系。

最后,笔者想说几句题外话。谁是大哥,谁是小弟,其实没有争论的必要。几十年前,中国经济落后,需要苏联的帮助。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苏联就是我们的老大哥。而现如今,苏联都已经解体了,再去纠结谁是老大哥还有什么意义呢?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