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电商平台贪腐买单?

zzom49ec3

时间 2024年5月18日 预览 14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7A02MJR00

2024-05-17 10:39·新黄河·发布于山东

日前,一则电商平台员工伙同他人受贿超亿元的消息引发关注。王某是某电商平台基础岗位的运营人员,负责平台家具类官方旗舰店入驻的审批业务,一年内伙同多人共同收受贿赂1.3亿余元,其中王某的受贿金额高达9200多万元。
其实王某弄钱手段也并不高明,就是将手中的审批权明码标价,比如一家店铺收取15到20万元,通过多位中间人,卖给有入驻需求的商家。短短一年就做成了一门上亿元的生意。
这起案件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除了涉案金额高,还因为它发生在互联网电商平台,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大家所信赖、依赖的电商平台,竟然成了某些人违法敛财的工具。震惊之余,
公众不免担心,那些平台重点支持的“官方旗舰店”还值得信赖吗?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入驻所抬高了的成本,是不是还要由消费者买单?除了家具品类,其他品类的审核机制一致吗?会不会也同样存在问题?
近年来,关于互联网企业的腐败案件时有出现。今年2月,腾讯集团发布2023年反舞弊工作通报,近20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3月,抖音集团发布2023年反舞弊通报,共23人因涉嫌违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其中《2022互联网反腐反舞弊报告》显示,2022年共曝出腐败舞弊案例230余起,涉及企业37家,涉及人员数量400余人。其中,频率最高的为受贿,其次是职务侵占。
这一新生腐败领域值得关注。尤其大型互联网企业,往往与社会关联度十分密切。
若滋生腐败,不仅是其内部的“家丑”,必将损害到广大公众利益,扰乱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破坏营商环境建设,影响不容小觑。
为何互联网企业腐败频发?原因其一,互联网企业特别是一些头部企业,代表的不仅是一家公司,更是一个平台,一个生态,生态里无数小企业都依赖其存活,这种依附关系往往容易滋生“权力寻租”空间。另外,互联网企业往往采取扁平化管理、缩短决策流程,处在关键岗位的员工,在进入审核权、规则裁判权、流量资源分配权等关键权力上,对第三方拥有“生杀大权”。因此,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只要具备了动机、能力与机会,也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徇私舞弊。这就是为何王某这样只拥有初审权的基础岗位人员,也能贪这么多钱。
在反舞弊上,近年来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先后组建内部反腐部门,严查企业内部腐败行为,多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各企业还联合成立阳光诚信联盟和反舞弊联盟,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之后,
互联网企业仍需在标本兼治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健全内部腐败预防和治理机制,抓好诸如审批、采购、营销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和权力制约,在做好廉洁文化、打击犯罪上,构建适合企业特征的反腐败体系。
同时,民企反腐也需全社会形成合力及时亮剑。比如从法律法规上,将现行对国有企业相关人员适用的犯罪扩展到民营企业,加大对企业内部行贿犯罪打击力度,落实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
来源:潮新闻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